網列輪候時間 欠透明度成效存疑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6/19 00:12

最後更新: 2017/06/19 00:19

分享:

分享:

醫管局在網頁公布7大醫院聯網8個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,病人表面上可選擇到輪候時間較短的聯網就診,但透明度不足,成效存疑。

醫管局2013年推出措施,於網上公布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,並定期進行更新,至今已涵蓋7個醫院聯網的內科、外科、骨科、精神科、婦科、眼科等8大專科。不過,網上有關公布未有羅列專科以下的副專科輪候時間。

本報記者走訪多間醫院,發現大部分醫院於專科門診診所範圍內張貼各副專科輪候時間,但院內列出的副專科輪候時間,並非等如所屬專科的輪候時間。以威院為例,據醫管局網頁指,新界東醫院聯網外科新症需等84星期,惟威院外科的結腸肛門科卻要等到2021年6月,才可獲安排見醫生,即逾200個星期。

此外,不是每間醫院都列出副專科輪候時間,就算有列出的,形式都不相同,甚至是相同副專科的名稱亦各異,病人根本難以比較,找出到那家醫院輪候可以較快就診。

例如威院和聯合醫院有展示結腸肛門科輪候時間,惟東區醫院及律敦治醫院則以「下消化道」稱之,伊利沙伯醫院及瑪嘉烈醫院都沒有展示副專科輪候時間,本報記者要親身向接待處查詢,職員才口頭告知瑪嘉烈大腸肛門專科排至20l8年1月,伊利沙伯結腸外科則排期至2018年6月(見表)。

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,這有機會令病人到醫院預約時才獲悉確實的輪候時間,較時間表列出的長幾個月、甚至以年計,建議局方可在網上列表列出各細分專科的輪候時間,增加透明度,讓公眾可在預約登記前自行判斷,是否應到其他輪候時間較短的醫院求診。

彭又稱,現時並不是每間醫院之間都有各專科組別門診輪候時間互通機制,建議由醫管局訂立具規模的互通制度,並由醫護人員在病人同意下,協助安排預約到其他輪候時間較短的醫院,疏導部分專科輪候時間較長的個案。
 

【其他熱話】BB霜含類雌激素可致癌?一圖睇晒安全平價之選 

【其他熱話】殺不死的曱甴卵 小心淘寶紙箱送來曱甴一家

撰文 : 陳曉筠 經濟日報記者
黃傑偉 經濟日報記者